解析《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

发布时间:2013-01-07      新闻来源:一览农业英才网

   

    2012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如期发布了《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再次明确了坚持创新、以企业为主体、加强制种基地建设、支持大企业兼并重组等几大原则,提出了2020年总体战略发展目标和基础研究、商业化育种、制种基地建设、监管能力提升四大工程。
    规划的十大重点任务是:
    1,建立新型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体系

  促进种子企业逐步成为商业化育种的主体。支持种子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合组建技术研发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2,加强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

  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搜集、保护、鉴定、深度评价和重要功能基因发掘,实现种质资源依法向社会开放。

  3,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体系

  支持有实力的种子企业建立科研机构和队伍,支持“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整合育种力量和资源,加快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4,做大做强种子企业

  鼓励种子企业间的兼并重组,鼓励具备条件的种子企业上市募集资金,支持种子企业牵头或参与组织实施种业应用研究和产业化等项目;鼓励“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开展自育品种试验。

  5,加强种子生产基地建设

  支持种子企业建立稳定的种子生产基地,构建种子企业与制种大户、专业合作组织、农民长期的契约合作关系。

   6,严格品种审定与保护

  建立国家级与省级品种审定协调机制,建立品种权转让交易公共平台,对在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新品种,国家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育种者成果奖励。

  7,强化种子市场监管

  依法核发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建立许可信息公开查询平台和生产经营信息报告制度,健全种子例行监测机制,严厉打击未审先推、无证生产、抢购套购、套牌侵权和制售假劣种子等违法行为。

  8,健全种子市场调控体系

  引导企业建立覆盖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的种子质量可追溯系统,种子储备实行公开招投标,中央和省级财政对种子储备给予支持。

  9,提升农作物种业人才素质

  支持企业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学习实践基地

  10,加强种业国际交流与合作

  支持国内优势种子企业开拓国外市场,开展科研育种和种子生产经营合作,引进优质种质资源、先进育种和种子加工技术。
    
    《 规划》提出2015和2020分阶段发展目标。2015年科研机构与所办种企“事企脱钩”,良种覆盖率达到96%,前50强企业市场份额达到40%以上;2020年形成育种新机制,良种覆盖率达到97%,前50强企业市场份额达到60%以上,商业化供种率达到80%以上。
    《规划》明确未来种业的发展布局。以水稻、玉米、小麦、大豆、马铃薯等5种主要粮食作物和蔬菜、棉花、油菜、花生、甘蔗、苹果、柑橘、梨、茶树、麻类、蚕桑、花卉、香蕉、烤烟、天然橡胶等15种重要经济作物为重点,开展种质资源和育种研究;按照“优势区域、企业主体、规模建设、提升能力”的原则打造种子生产优势区域,加强基地建设,形成稳定的种子生产能力。
    总体来看,在育种—公益性研究和商业化育种体系建立,生产—打造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的优势种子生产基地,推广—加强市场监管等方面的政策符合市场预期,建立健全国家和省两级种子储备体系的政策超出市场预期。《规划》的公布表明政府对种业的发展已有明确目标和路径,其中培育一批育种能力强、生产加工技术先进、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到位“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是核心目标之一,也是实现国内种业稳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的核心依赖路径。借政策东风,我们看好龙头种子企业的中长期发展前景。
    预计2015年国内种业规模达到840亿元,市场份额进一步向龙头企业集中。根据《规划》预计,2020年国内种子商业化率达到80%,较2012年提升20个ppt,同时2015年50强企业市场份额达到40%,2012年达到60%以上。综合未来种子价格上涨和商业化率提升两方面因素,我们测算2015年国内种子市场规模将达到840亿元,较2012年增长27%,其中玉米和水稻市场规模达到490亿元,较2012年增长22%。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分享到qq空间 qq空间 分享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人人网人人网 豆瓣网 MSN 腾讯微博
技术电话:0755-86153989  销售电话:027-59271766 客服信箱:farm@job1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