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经济助力农民致富
发布时间:2013-07-13 新闻来源:一览林业英才网
据一览林业英才网报道,济南市作为首个“全国绿化模范县”,商河县特色林业经济产业带业已形成,迅速崛起了以林木花卉、木材加工、经济林观光采摘为代表的林业产业;林下产业迅猛发展,林禽、林药、林菌等多种循环经济模式在全县遍地开花。近年来,“绿色生态商河”建设不仅为全县带来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还创造出了巨大的经济利益,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法宝。
林木处处能生金
近年来,郑路镇黄岭村的木片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到了30多家,木片加工机45台套,每台加工机年可为群众增加纯收入5万元,带动了2000名劳动力就业。不仅仅是木片加工,家具、木器等企业也在不断壮大。目前全县共有木材经营加工业户510多家,以宏宽木业、三益木业为主的规模以上大型木材加工企业12家,年消耗木材生产能力10万多立方米,解决劳动力就业1万多人,年总产值4亿多元,有效增加了群众的收入。
全县拥有2家从事花卉苗木规模以上林业龙头企业济南乡村绿洲和展逸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有效带动了全县花卉苗木产业的健康发展。以乡村绿洲为例,年销售红掌、蝴蝶兰、鸟巢蕨等名贵花卉达60万盆,驯化各类绿化、观赏乔灌木达到100余个品种,仅去年,供应园林绿化苗木就达20多万株,供应社会造林面积6000多亩。
作为林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商河县经济林发展迅速。为搞好示范带动作用,以林果新技术推广应用、示范带动、人才培训和生态旅游等为主要功能的县林果科技示范园共栽植苹果、梨、桃、杏等10多个树种、20多个品种。县农业示范园也于2010年分别发展1000亩葡萄和1000亩柿子观光采摘园。目前,全县共有经济林树种20多个、品种100多个。截至2011年,全县果园面积2.42万亩,果园平均亩产588.3公斤,果品总产量18848吨,总产值18697万元。经济林的发展在给果农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促进了全县林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林下“钱”景广
从公路两侧到河流沿岸、从房前屋后到田边地头,皆是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色。树多了,但林业生产周期长、见效慢却让致富心切的村民有些着急,如何才能实现远期得林和近期得利两不误?林下经济唱起了主角。
来到商河县各处林带下,就像进入了一个个森林动植物园,养的珍珠鸡、黑猪在树林下悠然散步,獭兔、狐狸、貉子安静地窝在一排排阴凉棚舍中闭目养神,甚至还能看到孔雀开屏的景象,一片片留兰香、天麻和各色菌种在林下见缝插针地生长……这一个个林下“动植物园”正是商河县近年来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结出的硕果。林下发展种养业,具有投资少、回报快、产值高的特点,农民易于掌握,市场潜力巨大,同时弥补了林业生产周期长、见效慢的缺点,成为农民林下致富的一条捷径。
韩庙乡獭兔养殖大户周云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只獭兔3个月可出栏,按现在行情扣除饲料、防疫等费用,每只出栏纯收入20元,以每亩地可养殖600只来算,按公司收购价每亩年可净赚4万余元,再加上每亩速生杨成材后的林木收入,
在林下建一亩獭兔养殖小区一年纯收入就可达5万余元。目前韩庙乡已建成25个林下獭兔养殖小区,8个标准化林下养殖基地,养殖户460多户,遍及全乡45个行政村,獭兔存栏量达到40万只,年出栏商品兔180余万只,仅此一项全乡人均年增收2100余元。在政府帮助下养殖户们成立凌云兔业、安辉兔业、强民兔业等多个专业合作社。
从全县看,以留兰香、林下种菌为主的林下种植面积已达8700亩,年增产值1500万元。以林下养獭兔、养鸡、养狐为主的林下养殖5000亩。现有存栏獭兔15万只、鸡50万只、鸭10万只、狐狸3000只、猪4000头,各类养殖户800余户,年增产值1.2亿元。昔日林下“撂荒地”变成了今日的“聚宝盆”,全县林业发展实现了“近期得利,远期得林,以短养长,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尝到甜头的农民植树造林积极性也大大提高,绿化成果得到了巩固,保障了全县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 ![]() |
![]() |
![]() |
![]() |
![]() |
![]() |